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所謂本土,終歸是你墓碑上那「香港」二字

清明將至,每年指定節目就是陪嫲嫲回鄉祭祖,之後又會在香港拜爺爺外公外婆,經年都在比較兩地墳墓。首先是面積,家鄉祖墳之圓形石基佔地已差不多兩百呎,左右各受着土地公守護,且背山面海,一整個山頭亦只有十來座山墳;反觀在香港這地少墳多地方落葬,有一塊坐地墓碑已是豪宅,遑論那些火葬格仔碑,在香港做鬼也肯定因鄰居太多而不得安寧。


但香港有而家鄉缺的,就是標誌着先人移民身分,那墓碑上刻的不同籍貫。閱讀香港墓碑就像上一堂廣東地理的通識課,原來南海不同海南島;增城掛綠的增城就在廣東;潮汕會細分潮州、汕頭、潮陽,還有東莞、佛山、開平、恩平、堪江等,偶爾會看到一些先人來自上海、山東甚至印尼,發覺如《一代宗師》宮二先生從瀋陽般南來並非不可能。按中大葉漢明教授考察(參考:《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 ,其他華埠如三藩市、多倫多、吉隆坡、新加坡等地華人墓碑都有類似特徵,他們家人大多沒盤纏安排歸葬,只能原地了事。人離鄉賤,籍貫就是你的根,此生最後能做的事,就只是在碑刻上幾個字概括一生,借此提醒後人祖輩來自何方,標誌往生者的根源。

我們這群香港八九十後,大多已是上世紀中葉移民潮以來的第三、四代人,這輩人基本上已和祖輩的故鄉割裂,就像身邊不少潮州港青,儘管家長潮州話如何流利,現在他們也只懂說飲茶和潮州粗口而已。一年一度一回鄉實不足連繫兩地下一輩情誼,尤其你玩微信我玩facebook日常沒有可能交集,漸漸回鄉只為交差,為替你那日漸老邁的長輩提行李,漸漸,你的「故鄉」已變成香港。

是的,由你的祖輩成功抵壘南來後,你已回不去了。你自小已習慣這城市的自成一角,生活方式和什麼四邑、潮汕、東莞、佛山南轅北轍;你習慣了自由、整潔、有規可遁、一呼一吸都是富生命力的市井味和歐美日韓的潮流享受;在言論自由下,你曉得祖父母雖對你恩深情重,但他們的故鄉已與你無關。從此以後,你只會有一個家鄉,就是香港。

有否想過,當你百年歸老時仍保留墓碑寫籍貫傳統的話,在做這人生最後決定時,你會選擇刻上祖輩抑或屬於你的故鄉?

答案應該毫無懸念。所謂本土,就是如此簡單,終歸是你墓碑上那「香港」二字。沒有另一個地方可以再代表你,有幾本護照也好,你那口流利廣東話、你曾經迷上的陳奕迅楊千嬅、你每天都會喝的凍奶茶,是一生也抹不走的聲音和味道;元朗、沙田、九龍城、西營盤、筲箕灣,就算心齋橋、新沙洞、Siam、5th Avenue、Ealing Broadway、Montmartre多麼樂而忘返均不能取代

你再想深一層,祖宗很有可能也是宋元時中原南下移民,機緣巧合在廣東定居,開平、揭陽才成為他們凝繞一生的鄉愁,他們帶着兒孫避共開僻新天地,終咎也是時勢使然,是命運令香港成為你的本土和故鄉。

但若你的本土現在已給摧毀融合,幾十年後你移民了也好、在同樣的將軍澳、和合石、鑽石山安葬也好,你的子女只會在你墓碑刻上「深港」、「廣東」等字眼,你「被成為」了廣東深港人,那你在天之靈會有何感想?

真的,不能輕言一走了之,不能坐視家園被不愛惜他的人以主子之名摧毀,你現在說不,告訴他們何謂「對」,某程度是為了百年歸老後,捍衛你碑上那「香港」二字而矣。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孩子

二十歲頭看小孩子,和現在二十尾看孩子,是完全不一樣。

那時的喜歡不喜歡,其實沒什意思,儘管你可能天生喜歡小孩,你只會覺得他們很可愛,很想伴着小孩玩耍,這時候的自己依然長不大,總愛和小孩玩更幼稚的遊戲,背後只為好玩而已。

人大了,却只能用百感交集的眼光對待小孩,着眼點已完全改變。二十歲尾看小孩,某程度其實就是看自己,你開始定下來了,發現自己路途了,能夠計劃什麼時候買車置業結婚生小孩了,軌跡已定,而你只能按路軌前進,既不能後退,更不能脫軌,否則車毀人亡。但眼前這小孩純潔如玉璞之未琢,精力旺盛的他擁有你所有沒有的無窮可能性,可以由第一步開始下這個人生棋局,而若現在要你減薪轉軌道,過得了身邊人,過得了江東父老,也難面對自己。

你當然未完,但你已回不去了,人生如棋落子無悔,走到今天,你說不上後悔,但你往後的路已定了下來,要是你不安份,等待你及其家人的就只會是巨變。你知道自己很難再有大進步,亦不能隨便經風浪,但小孩會一天一天長大,你將自己的末路感覺投射到他身上,他爬高爬低很是危險,你很想喝示,但語到半途,面前這小夥子經得起跌與痛的本錢,自然能享受登高一呼的喜悅,你不禁把想說的話吞回心裡,向他笑一笑,而他因為你不像媽媽般囉唆,特喜歡和這大哥哥玩,還叫你一來陪他...

細路仔唔識世界,但你..似乎又太懂得了吧。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演活角色及最佳女主角前瞻

看過雛妓,劇本很好,題材大膽,(細心留意可見「平反六四」和「甘劉淑儀」)。很多人說阿sa演得很好值得拿影后,我卻嫌她還未夠放,未能演活角色還是蔡卓妍,可惜了這個港產片少有為女角而設的劇本。

以觀眾角度來看,一個明星稱得上演活角色,是當看戲後,你再評論這片時只會以角色名字稱呼其人,這演員業已和角色渾成一體沒有了自己。此所以你會稱呼方麗娟、余春嬌而沒有了楊千嬅;化骨龍、賤輝卻忘記張家輝;今屆奧斯卡兩位熱門都是演前人,Eddie Redmayne能擊敗Benedict Cumberbatch,某程度是因為戲中你只會見到霍金而沒有了那位孤星淚英俊小生,但在《解碼遊戲》Sherlock Holmes還是如影隨形跟着阿本篤先生,豈能不敗。

說起演活角色,梁朝偉可算世界級,陳永仁、黎輝輝、周慕雲、警員663、劉文、易先生、葉師傅,套套有血有肉角色仿似切實在世上存在過,就連歐陽鋒、賴料布這些插科打渾角色都入木三分,怎能不寫個服字。

在《雛妓》,阿sa還是很阿sa,援交妹也好、記者也好,還是擺脫不了twins那模樣。「Sara」這名字只有prologue那強姦戲後播出的Que Sera, Sera能打入觀眾記憶,反而出道時下一站天后的金大喜更帶給人驚艷。始終香港女演員太少機會擔正,要她找回感覺不是一時三刻做到,穩定出場時間對演員都是非常重要。

金像獎女角心水,馬會開盤還是會買阿Sa(潮興本土呀嗎),但感性會選湯唯,她真的做到了民國女子從封建脫疆出來愛情大解放,那個像吸了十世鴉片的樣子實在又愛又恨,呼應了呼蘭河傳任性的自己;比周迅的女漢子要難演百倍;趙薇雖女但戲份太少應該歸女配角的;吳君如...恁我幾喜歡三姑十三妹金雞也忍受不了那打了botox的胸肌所以無睇...況且湯唯做左香港人啦嗎,咁有質素嘅新香港人應該鼓勵鼓勵,納入本土之列足以宣揚我本土大熔爐精神。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寫專欄

專欄作家何其多,但要令人追看則要靠作家魅力,所謂文如其人,當你對生活有思考有經歷有沉澱,將之以文字表達,讀者一篇文一篇文的了解你,期待你今天明天會寫什麼,彼此感情就是這樣建立。

最深刻要數區樂民,區醫生以幽默筆觸訴說診所軼事,時而報告學習長笛進度、揶揄一下三叔三嬸,一年一度探訪愛爾蘭神父,帶領讀者逃離繁囂都市踏上罕有的靈性之旅,讀着二人亦師亦友的家常話,好像見證着唐朝敦煌高僧在石窟裡和高徒談佛法人生般,嘗試抽離出現實生活,看看另一種人生。

此所以上年中區醫生突然向讀者說專欄進入倒數階段,向大家告別時,讀者大受刺激,無數人馬上投訴蘋果副刊,蘋果最終亦從善如流,只是將區專欄從五天改作刊登半週而已,讀者由是放下心頭大石。

寫專欄達到如斯境界,取消專欄竟激起民憤,當真此願足矣。我手寫我心,寫專欄最重要誠實,誠實對己對人,配上那天賦或後天不斷思考鑽研的筆觸,作者魅力就得以散發出來。所以現在再讀到區醫生寫長笛故事時,儘管他自嘲其「功力」有多難入耳,讀者也會會心微笑,當作天籟之音了。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信仰

學校教過的早已還了給老師,惟獨一種精神卻陪伴我至今。我不是信徒,但自少受基督教學校教育,總會覺得耶穌基督一直潛存在我心底。

進餐前要感恩、考試測驗前要盡力溫書再祈禱交托神、原諒別人七十個七次、五餅二魚、我知誰掌管前途,每當憶及兒時,腦海總會浮起這些畫面。長大了,當人生墮入迷茫、忽爾步入熊市,基督很自然就會在心堪走出來,向自己說:「別擔憂,別害怕,我會保守你的道」告訴你這只是波幅,只有挺過去,光明很快會來。

大概這就是最去蕪存菁的基督精神,不用上教會,不用唱豬撚鳩 豬撚鳩 我豬撚鳩等跑調詩歌。基督就是在困惑時你立刻想起的安慰;是當傍晚六點聽到教堂鐘聲響起時,心裡突然就給充滿的實在感。每個人心裡總有着的基督,可以是你人生最低潮時你還仰仗着,相信他總會引領你前行的救命草。

宇宙很大,地球很大,你真的很小,但你的存在,總有屬於你的價值,既然你有價值,失望一時千萬別失去希望,堅持、調整、前行,你的價值,總會發揮出來。

這就是信仰,不是教徒,但抱持這精神活下去,力量可以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