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反佔中的裡子

香港之華洋雜處,不只在人種,更在想法。西方人講人權:民主是天賦的,自由是與生俱來的,個人價值是要彰顯的;東方社會,上面說什麼就算什麼,皇帝姓趙擁趙,姓朱擁朱,女真人要你留頭不留髮,三百年中國男兒就禿著前額過一生,一生默默在鳥籠般的空間過活。

這十多年的爭論,由六四鎮壓有理無理,至民生議題的hktv事件、反佔中與佔中,歸根咎底,就是英殖時代培養出的西方觀念與中國人一直潛藏著的傳統思維的角力。講個人價值、自由、公平,所以擁有西方文明觀念的那班港人,會說中共鎮壓八九民運是錯、各種打壓人民自由的行為是不義、貪污舞弊是政治制度沒有適當人民制衡之過,我有權看電視你沒理由不發牌、佔中是爭取真普選不果後的官迫民反,暗示我有權這樣公民抗命;傳統中國人則認為上面誰當老闆就對誰忠君愛國,六四後共產黨繼續做到老闆,就要聽從他,他說鎮壓帶來穩定繁榮,你就要重視這個事實,那些人命是國家發展必負代價云云、國家目前貪污腐敗,但會好起來,因為明君會來,你看看朱榕基說打貪連棺材都準備好了、現在習近平打貪力度多強,國家總會進步向光明前進!不給hktv發牌政府決策是正當的,我也不支持發牌給王維基,所以應該不發牌、佔中是要製造動亂破壞香港,國家已經給你投票,你們還想搞亂香港?!這諸般爭論,歸根結底就是一場東西觀念的對決。

一直以為上述說法,只是中共和特區的傀儡戲,是他們一廂情願的藉口,支持者給一時洗腦、未思考而已,最後肯定會明白過來。直至最近反佔中活動如火如荼,一週集得八九十萬簽名,最終肯定超過百二、三萬甚至更多,當中就算水份佔三、四成,另加一、兩成外國人、自由行、小童,大家不得不否認—還是有很大群人自動響應這個活動,至少這兩個週末,在港九新界,見證著不少80後至中年、老年人,他們主動走去街站—駐足,拿出銀包,遞上身份證,俯身填資料簽名,這過程,你意識到他們是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很冷靜。這震撼在,你一直認為是非黑白很明確,卻發現和你活在同一地方的另一班人卻從另一角度出發,得出截然不同的是非觀。

這一刻,你和街站前的他相距不遠,中間卻像隔著一面打不破的玻璃,彼此完全不能溝通。

這一刻,你會明白韓寒為什麼說世界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叫「中國邏輯」;你又會明白明末北京城民會跟著崇禎大罵袁崇煥說殺得好、清末押譚嗣同、康廣仁等六君子去菜市口殺頭時,兩旁民眾又會站在慈禧角度看待這班「亂臣賊子」;你更會明白姜文拍《讓子彈飛》的苦口婆心,就是要告訴你,現實中的鵝城人,過好日子壞日子完全沒所謂,如果你硬要把「鵝城」建為公平、自由、民主的社會,那就自己加把勁爭個上位來當,到時給我們吧。

你說這班人只是未受過公民教育、未看清時局而已,對不起,他們對你口中的公民權利嗤之以鼻,還嘲笑你不識時務;你說只要強化他們對民主的要求就可,對不起,他們不覺得民主會令生活更好,但你爭民主過程影響我安定的社會,反責你為何搞破壞?民主、自由的需求從未有過,那你怎向他們推銷你滿手的美好、文明概念?

諷刺在,如你自命民主、尊重他人意見,你就不可輕視這群人的想法,否則你就和敵人沒兩樣,而你卻不可能說服他們,那怎麼搞?

不少朋友因政見和家人爭論有之、冷戰有之,他認為你是紅衛兵你說他是老頑固。家庭內尚且如此,更何況整個社會,香港曾給譽為中西文化激盪并存的地方,所以才調制出如斯美味的奶茶,現在奶和茶融和不再,相互排斥,這杯奶茶能否一直甘甜下去,真的,我不看好。

感謝反佔中,令我們這些親西方觀念的不識時務者認識到,要對抗的不只是極權政府和傀儡,更是二千年中國歷史中那牢牢不破的傳統。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影民絮語》-

二元對立是很outdate的劇情,用於猿人爭霸戰這可稱上劃時代、引人反思既系列更格格不入,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不能在第一集既深度再掘下去,可惜。

憑實力爭話語權,邊看邊想起 Animal Farm,連帶想起蘇維埃一次又一次既權鬥,由史達林、托派到最近既習派、江派,敗者為寇不特止,更會身敗名裂永不超生。

不得不佩服創作單位的歷史感,影射蘇維埃政權之餘,將德國威瑪時代納粹黨國會縱火案變成猩猩造反情節,而完全沒有違和感。

猩猩社會一如三國水滸,領袖會出來決雌雄定勝敗,比現代人類社會推平民士兵去死更文明。可惜英雄只會在劇本出現。

如果話阿凡達特技嘆為觀止,兩集猩猩更可以用驚世駭俗形容,外星人可以任你幻想,要做得d猩猩咁仔細有齊情緒反應表情,主席,首歌真係唔易唱,兩集猩猩的製作特輯同電影一樣可觀。


辦個B (Business) to L (Lover) 書展

展覽大致分B to B (Business to Business) 及B to C (Business to Customer)兩種,B to B展覽目的在為展商找買家、批發商、投資者,一般不對外開放;B to C則開放予大眾,志在為企業建立形象、販賣商品。企業依自身需求參加不同展覽,滿足業務需要。展覽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乎展商與觀眾的質素,其中一環參差,兩者的互動就會失衡,近幾年香港書展正正出現這個趨勢…

沒多少愛書之人會對近幾年的香港書展感到滿意。前幾年「靚模」之亂令會場波濤洶湧,賣字變賣肉,近兩屆亂平,但連年勁酷熱排隊、會場淪為叫賣市集、一百蚊一袋任執、舊書當新書賣、清倉底貨,劣幣驅良幣風氣已成。書展亦屬文化事業一環,不能如一般B to C展覽般看待,它更著重優質書商、作家、書評人與優質讀者互動,在辦幾場講座之餘,更注重作家在講座後、在展攤裡私下與讀者交流,可惜展會只有簽名的空間,卻缺少交談氣氛;書商理應是個有檔次的身份,但筆者只看到次文化堂彭志銘、白卷林日曦疾呼叫賣,和小販沒差;要董啟章代言一個這樣的書街市,究竟這是否一個健康,帶領業界發展的活動?

行了幾年書展,都沒試過閱畢一章一節,最多是window shopping看看封面封底。敢問句,這書展不能讓人閱讀,這是否很大問題?

筆者斗膽建議業界思考一下另起爐灶,當貿發局書展淪為特賣場,年年如是亦振興不到本地書業發展,書商怨言日多、稱許日少,那不如親力親為,自立一個屬於書業、愛書人的讀書王國,作家你們肯定比TDC熟悉、邀請什麼嘉賓你們更在行、市場發展你們肯定更有把握,貿發局強項在吸引海外買家,又看不到華文書刊很需要這一塊,他們亦幫不了書商開拓大陸、東南亞、台灣、華僑市場,那為何還要租貿發局的攤位?先搞個小規模兩至三個展覽廳的書展,加上自己擁有的宣傳網絡,那總不是很難成事吧?

書業和唱片業等娛樂事業很相似,要靠event把產品包裝,所以歌手不斷開演唱會走埠,靠唱片鋪買碟只是死路一條,書商亦不能再守株在書店,需要event來make更多noise。作為愛書之人,筆者於九龍城書節、中大博群書節、甚至序言書室的二手書架的收穫都比這全港最大型書展多,讀書、買書都講氣氛、講身邊書友、講寧靜,這個書展不能為訪客提供理想的文化和購書氛圍,書商在不少訪問都說TDC書展效益愈來愈低,那辦一個真正的business to book lover的書展,會否是一片新天?書業大腦們,不妨考慮一下,否則書市每況愈下,愛書人又再閱讀不到好書,行頭只會愈來愈窄。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北角>可以點改?

<北京北角>一出令大眾譁然,感慨兩位廣受愛戴的作曲人及作詞人為何會容許這樣不貼民情的作品面世(林一峰看似沒有關係,其實他有幾段和音),尤其黃偉文一直為著社會各個議題發聲,卻突然作了篇有媚中之嫌的歌詞,打倒昨日的我,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黃偉文說寫詞時正值中港因限奶、水貨、隨地拉撒衝突得最厲害的時候,希望以北京和北角能重修舊好的故事,寄語兩地人民能互諒等等,而<北京北 角>有著林一峰一貫的清新風格,理應可為描述中的邂逅「情侶」添上青蔥暖意。可惜歌詞中兩位主角「北京先生」和「北角小姐」沒有經過飾心演繹,徒具 虛名,以小明小林、志明春嬌等等代替也不會有一絲違和。中港衝突重鎮在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上水,詞人以北角代表香港,實在令人疑惑,令北京北角只剩下 食字玩意,內地聽眾不會明白北角涵意,港人亦不是味兒,哥情嫂意皆失,何苦...
那<北京北角>錯在何處?
中港如何衝突也好,希望兩地人民相互了解也是應有之義,但歌曲最大的錯,是簡單的將北京、北角簡單的比喻作中國、香港,當中卻沒有丁點內涵。黃偉文 不知道,他不停唸北京這兩個字,是不會將北京美好一面呈現出來。玩食字並非不可能,但在這撕裂的世道,詞人要達到目的,就要帶出兩地值得欣賞的地方:講北 京,可以介紹一下王府井大街吃過的吹糖人、在南鑼鼓巷遇過什麼老北京、琉璃廠買了件高仿古文房;北京作為中國文青尋夢地,可否說一下崔健、汪峰、楊坤、麥 田守望者代代搖滾樂手流連過的地下樂壇重地、酒吧?那年那地,兩城曾經血脈相連,長安大街發生過的事足可喚起皇后大首中的共鳴。明明北京有這麼多美好事, 怎麼在林一峰活潑旋律之中,有關北京這個兩個字,我這香港人只會想到插隊、大聲喧嘩、隨地大小便等惡行。對不起,我不常去北京,但日日見盡自由行眾生相, 不想回憶,卻未敢忘記。
北角更離譜,上文提到,中港衝突不在港島東,此地一九四九後一直是老左大本營,乃華豐、裕華兩大國貨店、各級商會工會同鄉會盤踞之地,僑冠大廈更爆 過種票醜聞。從這層面講,北京北角根本沒有吵過架,更是南北最過電之處,怎麼竟給形容為「二人同居 先變大戰」、「應該了斷」?莫非詞人發現北角內部出現 漢奸走狗賣國賊?這樣好應該向當局舉報,立即抽出牛鬼蛇神,而非在歌中隱晦表達,太不愛國了!
撇去北角老左一面,詞人好應該提一下北角的文化發展,大概連香港也沒多少人知道,這舊城的藝術生命力愈來愈強-新光戲院經歷多年風雨仍屹立不搖,直 到西九開幕前,這裡仍然會是粵劇迷的紅館,而「南海十三郎」、少爺占「朱艷強」TALK騷等節目吸引過很多年輕人來臨;若向炮台山方向行十分鐘,更會發現 一個公共藝術空間-「油街實現」,「油」前身為皇家遊艇會的殖民地歷史建築,成立一年多已舉辦多個關於香港本土化、社會藝術共融的展覽,相比新落成的上環 PMQ,油街實現少了一份商業氣息,而殖民地建築、北角市貌、藝術家創意揉合出更能代表香港的中西交集氣質。敢問詞人,北角如此多紛,怎麼卻會填出「金紫 荊對開許過願」來?試問哪對情侶會去那四不像雕塑拍照拍拖聊天?
若邀請港大民意調查計劃為娛樂圈搞個民調,荷蘭叻、曾志偉、溫兆倫的民望肯定等於陳茂波、卡片蘇、梁振英;李克勤可能可以和曾德成平起平坐;黃偉 文、林一峰更相當於張炳良、高永文。高民望的創作人創作如廿三條、東北發展難啃的的作品,真的很難接受。Wyman,零分重作,可以嗎?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外國勢力?也請祖國勢力勾結我

中央研判香港「惡劣」形勢,往往歸納出很多令港人莫名其妙的「理由」,當中「受外國勢力煽動、勾結」,是最令港人痛心受侮辱的九流說法。

身處國際都會,香港人大多不乏外國朋友,英德美法俄日意奧美加韓澳...彼此相聚聊天,facebook twitter互相問候很平常,最深厚的交集也止於一眾港女落蘭桂坊會洋人而已...(唉)以上大抵乃99.9%香港人與「外國勢力」的溝通常態但怎麼每次出來為不公義發聲,北大人的爪牙不時就來提醒大家有外國勢力在煽動,叫大家警惕慎防?究竟外國勢力在哪裡?

基本上所有激起民憤的政策是由代表中央依法施政的特區官員、建制權貴決定,莫非這班默許的人十七年來一直在受「外國勢力」指使,接二連三刻意與民為敵?

為敵事件有:
叫你發牌俾香港電視,你唔俾;
叫你減自由行,還番西洋菜街、廣東道幾格階磚俾香港人,你又唔制;
法治尚且還你出白皮書,叫法官將來要愛國,往後跟中央指示判案?
叫你發展埋隔離果個高球場,你啲人竟然會講果度有殖民時代古蹟,要「保育」?
叫你東北發展避免官商勾結,你派個「家人及其子女」有幾幅地嘅局長黎管;
樓價高企,叫你重置置業階梯,你說地在東北,卻給拆穿公營房屋只有6%,樓價會否因東北發展回落是個謎的時候,還說東北會免簽開放予內地人;
一地兩檢未傾好,又強拆,所以叫你高鐵諗好選段先去馬啦,唔聽,依家超支一獲熟;
我返工都識keep單報銷,你地搞個龍獅節白頭單都無?
以為至低限度廉潔唔會貪污啦,竟然有貪曾平租深圳樓,仲有個亂買紅酒又送禮又盛嘅廉署首席專員;
你抒緩通漲啦,領匯又年年加租迫走小商戶,地鐵可加可減又變可加可加;
生仔床位無,幼稚園學位無,小學教「望國旗要喊」,小班教學無期,副學士淪為延遲失業率嘅工具;
經濟得番旅遊業,藥房化妝珠寶零售業同炒賣業,之前咩數碼港做左地產項目,中藥港無講等於唔存在;
.
.
.

以上一切...並非外國勢力決定,高貴的董班子、曾班子、梁班子推行、尊貴的大多數建制派議員投票批准得來。試問港人企出來反對如斯亂局,有什麼證據證實外國勢力搞鬼,而非出自人心?在這華洋雜處之地,各國派人收風肯定有,但他們怎樣能煽動人心,可以令群眾對本地政局失望?

再苦心思量,香港具影響力的外國勢力如下:蔣匪台灣是五月天、蘇打綠、SHE、康熙來了、柯震東、陳妍希;韓國代表是BIG BANG、金秀賢、全智賢、宋慧喬;小日本有木村拓哉、AKB及一眾AV女外交家;美帝沒錯來了個夏千福,但相信Tom CruiseBrad PittAngelina JolieGeorge CoonyAvengersX-men影響力更大;英殖也弱得只派了每年三集的Sherlock Holmes、退役的碧咸和那每兩年令人失望一次的英格蘭過來。這些散打遊勇如何煽動人反中亂港?

今年七一現場,親眼見證熱血公民叫人跟他叫「打倒共產黨」,但沒人跟;社民連叫人跟他爬欄杆,又沒人去。祖國,以上衣食住行各樣,只要那班官肯落實幾條去「討好我」、「勾結我」,七一已經在家賀hktv開台,又須上街叫689下台;少點自由行少點大商場多點小商舖,又何用走出冷氣房遊行。香港人很現實,只要政通人和公平自由講法治,真的,無人會日日說民主揮龍獅旗,現在我們爭民主,只是想守護法治、公平和自由,就是這麼簡單

周星馳<<蘇乞兒>>結尾經典對白:「天下有幾多乞丐並非我決定,係皇上你決定。」北大人,你們明白嗎?「勾結」一下你們的香港同胞,很難嗎?


註:本文兩個主體-「外國勢力」、「祖國勢力」,可用「泛民」、「建制」借代之,然內容類近,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