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逆權大狀不能承受的輕》

坊間對何謂「離地中產」評論汗牛充棟,信手亦能沾來不少人辦,但對何謂「不離地」卻莫衷一是,甚至連「離地」之相反詞都未有定案,「貼地」、「在地」等通通辭不達意。看來離地容易,「不離地」連描述都困難,更遑論要知行合一。

對此,《逆權大狀》的宋宇碩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示範,所有以「不離地」為己任的志士可以參考參考。

取材自韓國前總統盧武炫七十年代末的發跡經過,《逆》主角宋宇碩和同時代香港人的發𡚒背景相若—在貧乏中堅持學習,以高中學歷取得專業資格,繼而靠市場觸角發達。宋的思維亦如香港「沉默且保守的大多數」,相信社會已經很好,閒事莫理專心搵錢,不用分析就完全接收電視一切報道,亦以為出來示威的人全是搞事,為公義發聲的大學生應該安份守己讀好書云云。直到由少看到大的餐廳老闆娘純樸兒子給警察抓走,宋受不住尋子兩個月不獲的老闆娘的哀求,替這有恩於他的阿珠媽向警方爭取會面,刧發現老闆娘兒子受嚴重虐打,而罪名是舉行友儕間尋常讀書會就給說成共產主義者。他接受良知召喚,毅然替他辯護,自始走上人權律師之路。

《逆》借宋律師告訴我們,要「不離地」,就要背上包袱,你先要切切感受弱勢社群的遭遇有多悲慘,要意識到社會不公的事實,「貼著地」聆聽低下階層的心聲,這卻只是第一步,你還要有行動力,有能力的話就要據理力爭,不要當鴕鳥將頭塞進地下,你要在地上堅守身邊弱不禁風的「雞蛋」,使其不致逐一給擊破;這個時候,其他人更會對你百般嘲諷,或真心或假意批評你;當權者會運用所有資源務求壓得你反應不來,這時你更要腳踏實地,繼續做只有你才在做才能做的事,更要找出壓迫者的漏洞,寸步不讓抗爭。

米蘭昆德拉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說的是一種無重狀態的生活,在這代表作他劈頭就講人生的「輕重」,恰恰這可用來形容離地不離地之別,他指出:「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愈沉重,我們的生活也就愈貼近大地,愈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就會變得比大氣還輕,就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宋宇碩告訴我們一個「離地中產」如何重返地面,感受著社會底下層的呼喊,為他們抗爭。做不做到到?其實很難,沒有承擔沒有顧慮的生活可以很輕鬆,每天只計畫如何吃喝玩樂,想著一兩次年度旅行,這比羽毛還輕重量只會腐蝕生活,以為週遭世界發展正常,活在自己建構的劇本之中不願走出來,人生輕得毫無意義。

這樣的話,「負重者」、「負重中產」能否成為「離地者」的相反詞?只有負重,人才能沉穩下來不會飄走;只有負重的時候,你才能在受欺壓者的角度看事情。想想,特區管治每下愈況,是否因為那些高官完全沒負過重?的確,親人子女身在外地,擁英美加澳居留權;擁戴其上位的又是達官貴人,這樣焉能負著重為人民服務?》
坊間對何謂「離地中產」評論汗牛充棟,信手亦能沾來不少人辦,但對何謂「不離地」卻莫衷一是,甚至連「離地」之相反詞都未有定案,「貼地」、「在地」等通通辭不達意。看來離地容易,「不離地」連描述都困難,更遑論要知行合一。

對此,《逆權大狀》的宋宇碩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示範,所有以「不離地」為己任的志士可以參考參考。

取材自韓國前總統盧武炫七十年代末的發跡經過,《逆》主角宋宇碩和同時代香港人的發𡚒背景相若—在貧乏中堅持學習,以高中學歷取得專業資格,繼而靠市場觸角發達。宋的思維亦如香港「沉默且保守的大多數」,相信社會已經很好,閒事莫理專心搵錢,不用分析就完全接收電視一切報道,亦以為出來示威的人全是搞事,為公義發聲的大學生應該安份守己讀好書云云。直到由少看到大的餐廳老闆娘純樸兒子給警察抓走,宋受不住尋子兩個月不獲的老闆娘的哀求,替這有恩於他的阿珠媽向警方爭取會面,刧發現老闆娘兒子受嚴重虐打,而罪名是舉行友儕間尋常讀書會就給說成共產主義者。他接受良知召喚,毅然替他辯護,自始走上人權律師之路。

《逆》借宋律師告訴我們,要「不離地」,就要背上包袱,你先要切切感受弱勢社群的遭遇有多悲慘,要意識到社會不公的事實,「貼著地」聆聽低下階層的心聲,這卻只是第一步,你還要有行動力,有能力的話就要據理力爭,不要當鴕鳥將頭塞進地下,你要在地上堅守身邊弱不禁風的「雞蛋」,使其不致逐一給擊破;這個時候,其他人更會對你百般嘲諷,或真心或假意批評你;當權者會運用所有資源務求壓得你反應不來,這時你更要腳踏實地,繼續做只有你才在做才能做的事,更要找出壓迫者的漏洞,寸步不讓抗爭。

米蘭昆德拉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說的是一種無重狀態的生活,在這代表作他劈頭就講人生的「輕重」,恰恰這可用來形容離地不離地之別,他指出:「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愈沉重,我們的生活也就愈貼近大地,愈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就會變得比大氣還輕,就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宋宇碩告訴我們一個「離地中產」如何重返地面,感受著社會底下層的呼喊,為他們抗爭。做不做到到?其實很難,沒有承擔沒有顧慮的生活可以很輕鬆,每天只計畫如何吃喝玩樂,想著一兩次年度旅行,這比羽毛還輕重量只會腐蝕生活,以為週遭世界發展正常,活在自己建構的劇本之中不願走出來,人生輕得毫無意義。

這樣的話,「負重者」、「負重中產」能否成為「離地者」的相反詞?只有負重,人才能沉穩下來不會飄走;只有負重的時候,你才能在受欺壓者的角度看事情。想想,特區管治每下愈況,是否因為那些高官完全沒負過重?的確,親人子女身在外地,擁英美加澳居留權;擁戴其上位的又是達官貴人,這樣焉能負著重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