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平行時空]大陸,原來流行著⋯小苹果


 











2014年,聽說這首歌在大陸唱得火紅火熱:
 

 
主唱筷子兄弟本為網絡歌手,以一曲《老男孩》打動國內年輕人尋夢(不是中國夢)的心。網絡歌手一炮而紅後「走入建制」,創作出這首結合強國電子音樂味(何謂強國電子風,參見:鳳凰傳奇)和韓流舞曲風(充滿Gangnam Style影子)的《小蘋果》。《小》紅的程度,就是現在大陸唱k、年終晚會、大媽廣場舞,所有人都會難掩心中興奮動起來

 











國家更主動輸出軟實力,youku力邀亞洲各地創作自己的《小蘋果》,希望創作人寫出具當地風味的歌詞。他們邀請到韓國女團T-ara,筷子兄弟更和她們拍了跟《Gangnam Style》同一風格的mv,成為中國psy
 


本人心目中整個華人圈最有才華的馬拉鬼才黃明志亦做了個馬來西亞版,他在facebook說自己用五分鐘胡亂寫了這篇介紹東南亞水果的歌詞。




身為香港人的你,會否感覺上面說的是在平行時空另一端發生?你會想,為何這節拍的舞曲還會在廿一世紀大紅,彷彿在看八、九十年代的港產青春片,哥哥、張曼玉在disco邂逅,瘋狂跳舞乜乜乜;你會覺得,為何只是一河之隔,他們大紅大紫的你卻完全沒感覺,你甚至連紅了甚麼也不知曉,順帶一題,被網民笑足幾年的的士陳業已成為內地男神,知悉這現實,大家有沒有「走寶」的感覺,「sor應該無

傳媒收編、繁簡之爭、港產片、粵語歌式微、中港融合說了五年有多,現在大台甚至配音也省掉,直接播霆峰普通話煮食節目。但其實有些鴻溝、有些品味,你一味死力也不會攀過去。不管你是黃絲藍絲,怎樣收編都好,香港沒一個電視台、電台推這首《小蘋果》,連最親中的報紙都沒花過一版報道,這曲無里頭程度其實可比台灣謝金燕的《嗶嗶嗶》,《小》卻連當時《嗶》引起過的小漣漪的百分一也做不到。

「再啟蒙」、加深認識一國兩制、人心回歸繁此種種北大人下的硬指標究竟可以如何「全面落實」,令一班聽小蘋果會皺眉的人一下子改變品味,我真替那班指標執行者擔心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公投賽後檢討:英國失策 後患無窮

蘇獨公投塵埃落定,漣漪散卻,復歸平靜。原先毫無懸念的蘇獨公投,在投票前兩個月突風起雲湧,卡梅倫的保守黨政府以至其他兩黨急得藥石亂投,向蘇格蘭承諾讓利讓權,想不到堂堂大英只能以「蛇齋餅糉」進化版求人家better together。這個治標下策,長遠來說只會為英國和世界帶來無可估計的影響。

在簽署公投協議後、蘇格蘭上上下下只給民族黨貫輸「蘇格蘭應否獨立」這道題困擾,卡梅倫英國政府那時就應該舉建制全力,引蘇格蘭人民向另一方向的思考:「究竟蘇格蘭人還想不想繼續當英國人」。兩個議題縱差不多,所帶出的討論面向卻截然不同,前者只會令蘇格蘭人民局限於蘇格蘭身份認同的問題鑽營,後者卻會使輿論一下反過來:不獨立,蘇格蘭人繼續擁有蘇格蘭身份之餘,也繼續是英國人,若獨立了,蘇格蘭人就不再是聯合王國的公民,潛台詞就是「那你們捨得嗎」。假設大部分選民是理性動物,在情,蘇格蘭人不致於對英國產生恩斷義絕的情感、而英國這品牌、國格、國際地位絕對比遠東某「強國」優良和吸引百倍,蘇格蘭人亦有份建立,若有什麼民調問蘇格蘭人「你認為自己是英國人嗎?」,持正面意見者肯定比遠東某城市某國家的相類問題高,只要蘇格蘭人能遁多一個方向思考,作出理性判斷,你大英帝國還怕什麼?

整個否決公投派的論述刧將這面向完全忽略,致否決派只餘下若干形而下的賣點:什麼貨幣、歐盟地位、軍隊、油田,這跟遠東某城市的「蛇齋餅糉」、佔中會令國際評級下降等威迫利誘又有何分別?come on,你是現代社會文明搖籃,怎麼會這麼膚淺?那四成五投支持獨立很有骨氣的選民,就是以蔑視回報你的低質素叫賣。

讓權讓利,尾大不掉
藉著這治標方法吸引蘇人維持統一,英國長遠局勢怎教人看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你向蘇格蘭讓利讓權,英格蘭、威爾斯、北愛人心中會有何感受,若聯合王國同時賦予各地區和蘇格蘭相等自治權,那我要你聯合王國幹嘛?何不四地議會從下而上直接派代表商討所有國事,不用再供養一個龐大政府體系,這肯定來得化算呀。情況就像上述某城行書院制的山城大學,若屬下書院連收生、學費、研究都可以自己決定,有足夠實力和其他書院商討跨院事宣,那再上一層的大學架構還有否存在價值,就真的很耐人尋味了。

反過來,拋出「究竟蘇格蘭人還想不想繼續當英國人」的問題,英國政府就能在這公投突顯主導地位,輿論上添了個理直氣壯的思考題,到時卡梅倫的演說,就不用只賣悲情,只能說「你們不喜歡我做首相,我有下台的一天,但你們走了,可就回不了頭。」他可以反過來說:「你們走了,貨幣、軍隊、油田等通通都是次要,最後肯定有方法解決,現在重點是你們還想不想當英國人,珍不珍惜你們有份建立的一切,同時拋棄我們。」這樣蘇格蘭人如何能不多一從思考,政府在反對獨立勝出後日也比較易過,不用過度妥協讓權;萬一獨立成功了,他還可以說,英國不需要一些一些不想做英國人的人,那些政敵下屬,還會有什麼話說?

對國際社會,英國作為文明社會發源地,如果連「你認為自己是否英國人?」這問題也不敢向鬧獨立的地區民眾祭出,那其他西方民主國家如西班牙、丹麥、比利時又如何參考英國經驗,面對國內大大小小的地區獨立訴求。世界雖因蘇格蘭獨立失敗而暫緩劇變,長遠來說,英國經驗卻無助國際社會應對各地分裂局勢,合久必分指日可待。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逆向思維,全力支持候選人獲九成提委提名方可出閘

人大落三大閘,民主派出選無望。三大閘最致命的肯定是候選人要獲過半數提委提名,直接封殺所有中央眼中「非我族類」之輩的參選權。閱史之人實不會對這個政改框架感到驚訝,譜天下絕大多數政治改革只會在當權者受極大威脅甚至被推翻後才會推行,文明如西歐英法等國亦如是,就連死到臨頭的滿清政府都只願推一個皇族內閣,嘗試「拎得幾多得幾多」(此所以帶領台灣走向民主的兩代領袖蔣經國、李登輝可以稱為偉人),要如日中天的中共上而下賜予港人民主,倒不如相信下期你會一注獨得金多寶,來得更現實。

要面對現實,泛民、本土派現在要處理的只有兩件事,第一,集中精力思考香港民主運動究竟如何走下去,定下甚至歷時二三十年的民主大計,放眼新生代和本土主義接過上代民主回歸的棒,走餘下的路;第二,除了否決現屆政府三閘方案之外,同時要突顯方案的荒謬之處,不要予對手「泛民是否決政改大罪人」之口實,好等群魔收聲,鞏固自身的道德高地,為後續民主抗爭路保本。愚以為,泛民可以打一張政府、群魔皆無言以對的奇牌,給自己一個堂皇下台階。

這奇牌是:大鑼大鼓支持「候選人獲得九成提委提名方可出閘」。

按選委會的結構,不受中央控制而支持泛民的選委約佔七至八份一,此所以梁家傑、何俊仁當時都可以出閘和真命天子做場大龍鳳。若果一七普選提委變選委、候選人出閘要得到九成選委提名的話,則所有候選人要得到那中央控制那七、八成提委支持外,更要獲得不受控那百多個提委中起碼七八十票支持,方能確保出閘,這樣那百幾二百票頓成關鍵少數,到時那管最囂張的梁振英、張志剛、邵善波之流,要出閘都要仰親泛民選委鼻息,選委荒謬局自然而破。

更重要是,「九成選委」這招可完全擊破中央及其爪牙維護過半數提名說過的所有說詞,當中包括「體現少數服從多數」、「過半數提名才可確保國家安全」等等謬論:現在我們要求得到九成選委支持,那完全符合多數服從少數的說法,而「九成」比「過半」肯定更體現多數服從少數;至於「過半數提名才可確保國家安全」,我們現在要求九成,那「九成」比「過半」又肯定更能確保國家安全,什麼美帝英殖小日本台匪,在九成提委支持下肯定沒有任何空間借香港反攻大陸。如反建議「九成出閘」,到時更可大條道理反擊定必反對的建制派:「為何不支持一個對國家安全更有利的政改方案,你們是否別有用心,是否代表外國勢力企圖顛覆中國!?」相信全港市民定會很期待他們會如何自辯。

基於上述分析,在否決方案和支持「九成」方案中選擇的話,我肯定挑後者,泛民縱使不能入閘,但卻意外獲得「出閘否決權」,這會是香港人的尚方寶劍,昏君奴才皆斬。當然,這「九成」方案永不可能被建制接受,但他們以後肯定不會再敢大大聲說謬論,諒他們也不敢再說否決者為歷史大罪人,大家樂得耳根清淨。理想的看,提倡「九成」可能會達到佔中所不能企及的civil awakening 的效果,反佔中勢已成,公民抗命實在未成氣候,倒不如投入駁斥對家所有無稽說詞,好等那邊的支持者能慢慢認識謬論而覺醒?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中的存在主義中的⋯

「Augustus唅著的那口煙,多麼的存在主義⋯」觀影過後,我如是想。

人一生應該學點哲學,認識一兩個什麼什麼主義,不用強記徹底了解,讀後嘗試放諸己身便可。這些主義有如為自己開多扇窗觀察世界,當你工作累了、周末悶了、娛樂厭了,要挑一個主義讀的話,存在主義應係諸般門派中最能打進心坎的靈藥,比參加什麼靈性治療更有意思。

要認識存在主義,什麼「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就是地獄」等名言通通可以放兩旁,存在主義只說「等待」兩字,求學時上學等小息等午休等放學等看卡通、上班族上班等放飯等食tea等收工,人的存在就是大大小小的等待過程,在等待中過活,亦在等待中消逝。存在主義作品如貝克特《等待果陀》、卡夫卡《審判》、至九十年代Jim Carrey主演的《Truman Show》都有這般描述,人生就在等候中輪迴和消磨,毫無意義。

由此觀之,絕症、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應該對存在主義最感共鳴,病者人生就是在等治療等病發等康復等入院等終點中渡過,看不見任何出路,難聽的只是等死,這多麼的悲劇,多麼的存在主義。《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就說兩個年輕癌症病者的生活,女主角Hazel的癌症已步入末期,病情意外好轉給予她天賜的時間;她在「病者互勉班」認識了因癌病失去一條腿的Augustus,故事就是說他倆在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情況下交往,面對人生的經過。

如果存在主義只是簡單告訴你一個等死的人生,那諸位大師極其量只是說一個眾人皆知的道理,絕對沒需要費 神了解,恰恰相反,在告訴你人生總虛無後,幾個哲學家如薩特、卡謬開始向你碎碎念如何活過往後的幾十年光陰。在這人生一切終將幻滅,無盡的等待中,你唯一可反抗的行動、完全可以控制的就只是自己的想法,唯一可以為無盡空虛賦上意義的就只是自己,存在主義者最喜歡拿希臘神話西西弗斯的故事來說存在,西西弗斯因抗死觸怒雅典眾神,宙斯罰他要把巨石推上一個尖頂山上,每當他推石到山頂,巨石就立刻滾回山腳,西西弗斯每日就在推石中渡過,他不能擺脫宿命,唯一可做的就是在腦海進行反抗,他選擇享受推石過程,改變觀念無視懲罰,精神上戰勝諸神。存在主義教大家的就是用自己唯一可完全掌控的腦袋、行動去反抗,為生命譜寫意義。

Augustus正正切實執行著存在主義教晦,他病情起伏不定,少了條腿,卻仍樂觀面對人生,盡力裝成沒病沒痛一般,照常打籃球打機,約心儀對象出街看戲,他知道吸煙是病患者所不能承受之重,但為勝過命運,他永不點燃也要唅著煙,提醒自己要像西西弗斯憑想法對抗宿命;認識Augustus後,原先很消極,互勉班也不願上的Hazel給影響了,漸漸也「存在主義化」,嘗試享受那充滿限制的人生,她會說:
"You don't get to choose if you get hurt in this world, but you do have some says in who hurts you";

"There are infinite numbers between 0 and 1. There's 0.1 and 0.12 and 0.112 and an infinite collection of others. Of course, there is a bigger infinite set of numbers between 0 and 2, or between 0 and a million. Some infinities are bigger than other infinities... I can't tell you how grateful I am for our little infinity. You gave me forever within the numbered days, and I'm grateful."

對白美得足以成為存在主義格言。

很多人都覺得這類病者電影很悶,認為故事千篇一律,結局大同小異沒特色。按存在主義演繹,所有人的結局都是沒有特色的,君體注定歸故里,重點往往是過程中的反抗,病者對抗命運的精神和行動最教人動容。讀點哲學,教你能欣賞多幾部電影,又識多個大道理,是否很化算?

P.S. 電影中講述了一個為滿足病童最後心願而設的精靈基金,類似組織在香港都成立了廿年有多。病童匆匆一生的infinities比你的短,但你有限的金錢、精力可為他們帶來一生最大的喜悅,有興趣介紹番:http://www.makeawish.org.hk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方糖與咖啡

任志剛說香港這金融中心要為中國十三億人服務,其實豈止金融,中大於深圳設立分校、港大成立港大深圳醫院、無線拍套只有大陸人才會欣賞的《同根生》,滿足內地仇港、抑港揚中觀念等等,在在證明,香港服務的,已不再只是香港人。

有別於二三十年來,香港企業、商界(上至霍英東、中至盛智文以及一眾廠佬)上大陸設廠搞地產之類「貢獻祖國」的民間逐利行為,上述幾個團體牽涉公共服務、文化娛樂,受香港納稅人資助的高等學府、掌握香港寶貴大氣電波資源的電視台,現在他們謀發展只會想如何服務大陸,就算本土派、不離地者對此卻沒太大反感,我就不太明白。

這趨勢要命在—為國內提供服務時,這些團體會自我調節迎合大市場需求,而為了節散成本,若果他們將大市場一套照搬過來,香港人教育、醫療、娛樂沒其他選擇,只能照單全收,沒有更好供應,慢慢我們亦只能轉變自己,反向改變需求遷就供應。

回歸十多年中港的關係就是方糖與咖啡:香港像粒方糖,大陸就是咖啡,方糖下進咖啡後,咖啡的確甜了易入口,但它不會變,咖啡仍然是咖啡,那粒方糖卻早已溶化,永遠消失。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反佔中的裡子

香港之華洋雜處,不只在人種,更在想法。西方人講人權:民主是天賦的,自由是與生俱來的,個人價值是要彰顯的;東方社會,上面說什麼就算什麼,皇帝姓趙擁趙,姓朱擁朱,女真人要你留頭不留髮,三百年中國男兒就禿著前額過一生,一生默默在鳥籠般的空間過活。

這十多年的爭論,由六四鎮壓有理無理,至民生議題的hktv事件、反佔中與佔中,歸根咎底,就是英殖時代培養出的西方觀念與中國人一直潛藏著的傳統思維的角力。講個人價值、自由、公平,所以擁有西方文明觀念的那班港人,會說中共鎮壓八九民運是錯、各種打壓人民自由的行為是不義、貪污舞弊是政治制度沒有適當人民制衡之過,我有權看電視你沒理由不發牌、佔中是爭取真普選不果後的官迫民反,暗示我有權這樣公民抗命;傳統中國人則認為上面誰當老闆就對誰忠君愛國,六四後共產黨繼續做到老闆,就要聽從他,他說鎮壓帶來穩定繁榮,你就要重視這個事實,那些人命是國家發展必負代價云云、國家目前貪污腐敗,但會好起來,因為明君會來,你看看朱榕基說打貪連棺材都準備好了、現在習近平打貪力度多強,國家總會進步向光明前進!不給hktv發牌政府決策是正當的,我也不支持發牌給王維基,所以應該不發牌、佔中是要製造動亂破壞香港,國家已經給你投票,你們還想搞亂香港?!這諸般爭論,歸根結底就是一場東西觀念的對決。

一直以為上述說法,只是中共和特區的傀儡戲,是他們一廂情願的藉口,支持者給一時洗腦、未思考而已,最後肯定會明白過來。直至最近反佔中活動如火如荼,一週集得八九十萬簽名,最終肯定超過百二、三萬甚至更多,當中就算水份佔三、四成,另加一、兩成外國人、自由行、小童,大家不得不否認—還是有很大群人自動響應這個活動,至少這兩個週末,在港九新界,見證著不少80後至中年、老年人,他們主動走去街站—駐足,拿出銀包,遞上身份證,俯身填資料簽名,這過程,你意識到他們是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很冷靜。這震撼在,你一直認為是非黑白很明確,卻發現和你活在同一地方的另一班人卻從另一角度出發,得出截然不同的是非觀。

這一刻,你和街站前的他相距不遠,中間卻像隔著一面打不破的玻璃,彼此完全不能溝通。

這一刻,你會明白韓寒為什麼說世界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叫「中國邏輯」;你又會明白明末北京城民會跟著崇禎大罵袁崇煥說殺得好、清末押譚嗣同、康廣仁等六君子去菜市口殺頭時,兩旁民眾又會站在慈禧角度看待這班「亂臣賊子」;你更會明白姜文拍《讓子彈飛》的苦口婆心,就是要告訴你,現實中的鵝城人,過好日子壞日子完全沒所謂,如果你硬要把「鵝城」建為公平、自由、民主的社會,那就自己加把勁爭個上位來當,到時給我們吧。

你說這班人只是未受過公民教育、未看清時局而已,對不起,他們對你口中的公民權利嗤之以鼻,還嘲笑你不識時務;你說只要強化他們對民主的要求就可,對不起,他們不覺得民主會令生活更好,但你爭民主過程影響我安定的社會,反責你為何搞破壞?民主、自由的需求從未有過,那你怎向他們推銷你滿手的美好、文明概念?

諷刺在,如你自命民主、尊重他人意見,你就不可輕視這群人的想法,否則你就和敵人沒兩樣,而你卻不可能說服他們,那怎麼搞?

不少朋友因政見和家人爭論有之、冷戰有之,他認為你是紅衛兵你說他是老頑固。家庭內尚且如此,更何況整個社會,香港曾給譽為中西文化激盪并存的地方,所以才調制出如斯美味的奶茶,現在奶和茶融和不再,相互排斥,這杯奶茶能否一直甘甜下去,真的,我不看好。

感謝反佔中,令我們這些親西方觀念的不識時務者認識到,要對抗的不只是極權政府和傀儡,更是二千年中國歷史中那牢牢不破的傳統。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影民絮語》-

二元對立是很outdate的劇情,用於猿人爭霸戰這可稱上劃時代、引人反思既系列更格格不入,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不能在第一集既深度再掘下去,可惜。

憑實力爭話語權,邊看邊想起 Animal Farm,連帶想起蘇維埃一次又一次既權鬥,由史達林、托派到最近既習派、江派,敗者為寇不特止,更會身敗名裂永不超生。

不得不佩服創作單位的歷史感,影射蘇維埃政權之餘,將德國威瑪時代納粹黨國會縱火案變成猩猩造反情節,而完全沒有違和感。

猩猩社會一如三國水滸,領袖會出來決雌雄定勝敗,比現代人類社會推平民士兵去死更文明。可惜英雄只會在劇本出現。

如果話阿凡達特技嘆為觀止,兩集猩猩更可以用驚世駭俗形容,外星人可以任你幻想,要做得d猩猩咁仔細有齊情緒反應表情,主席,首歌真係唔易唱,兩集猩猩的製作特輯同電影一樣可觀。


辦個B (Business) to L (Lover) 書展

展覽大致分B to B (Business to Business) 及B to C (Business to Customer)兩種,B to B展覽目的在為展商找買家、批發商、投資者,一般不對外開放;B to C則開放予大眾,志在為企業建立形象、販賣商品。企業依自身需求參加不同展覽,滿足業務需要。展覽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乎展商與觀眾的質素,其中一環參差,兩者的互動就會失衡,近幾年香港書展正正出現這個趨勢…

沒多少愛書之人會對近幾年的香港書展感到滿意。前幾年「靚模」之亂令會場波濤洶湧,賣字變賣肉,近兩屆亂平,但連年勁酷熱排隊、會場淪為叫賣市集、一百蚊一袋任執、舊書當新書賣、清倉底貨,劣幣驅良幣風氣已成。書展亦屬文化事業一環,不能如一般B to C展覽般看待,它更著重優質書商、作家、書評人與優質讀者互動,在辦幾場講座之餘,更注重作家在講座後、在展攤裡私下與讀者交流,可惜展會只有簽名的空間,卻缺少交談氣氛;書商理應是個有檔次的身份,但筆者只看到次文化堂彭志銘、白卷林日曦疾呼叫賣,和小販沒差;要董啟章代言一個這樣的書街市,究竟這是否一個健康,帶領業界發展的活動?

行了幾年書展,都沒試過閱畢一章一節,最多是window shopping看看封面封底。敢問句,這書展不能讓人閱讀,這是否很大問題?

筆者斗膽建議業界思考一下另起爐灶,當貿發局書展淪為特賣場,年年如是亦振興不到本地書業發展,書商怨言日多、稱許日少,那不如親力親為,自立一個屬於書業、愛書人的讀書王國,作家你們肯定比TDC熟悉、邀請什麼嘉賓你們更在行、市場發展你們肯定更有把握,貿發局強項在吸引海外買家,又看不到華文書刊很需要這一塊,他們亦幫不了書商開拓大陸、東南亞、台灣、華僑市場,那為何還要租貿發局的攤位?先搞個小規模兩至三個展覽廳的書展,加上自己擁有的宣傳網絡,那總不是很難成事吧?

書業和唱片業等娛樂事業很相似,要靠event把產品包裝,所以歌手不斷開演唱會走埠,靠唱片鋪買碟只是死路一條,書商亦不能再守株在書店,需要event來make更多noise。作為愛書之人,筆者於九龍城書節、中大博群書節、甚至序言書室的二手書架的收穫都比這全港最大型書展多,讀書、買書都講氣氛、講身邊書友、講寧靜,這個書展不能為訪客提供理想的文化和購書氛圍,書商在不少訪問都說TDC書展效益愈來愈低,那辦一個真正的business to book lover的書展,會否是一片新天?書業大腦們,不妨考慮一下,否則書市每況愈下,愛書人又再閱讀不到好書,行頭只會愈來愈窄。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北角>可以點改?

<北京北角>一出令大眾譁然,感慨兩位廣受愛戴的作曲人及作詞人為何會容許這樣不貼民情的作品面世(林一峰看似沒有關係,其實他有幾段和音),尤其黃偉文一直為著社會各個議題發聲,卻突然作了篇有媚中之嫌的歌詞,打倒昨日的我,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黃偉文說寫詞時正值中港因限奶、水貨、隨地拉撒衝突得最厲害的時候,希望以北京和北角能重修舊好的故事,寄語兩地人民能互諒等等,而<北京北 角>有著林一峰一貫的清新風格,理應可為描述中的邂逅「情侶」添上青蔥暖意。可惜歌詞中兩位主角「北京先生」和「北角小姐」沒有經過飾心演繹,徒具 虛名,以小明小林、志明春嬌等等代替也不會有一絲違和。中港衝突重鎮在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上水,詞人以北角代表香港,實在令人疑惑,令北京北角只剩下 食字玩意,內地聽眾不會明白北角涵意,港人亦不是味兒,哥情嫂意皆失,何苦...
那<北京北角>錯在何處?
中港如何衝突也好,希望兩地人民相互了解也是應有之義,但歌曲最大的錯,是簡單的將北京、北角簡單的比喻作中國、香港,當中卻沒有丁點內涵。黃偉文 不知道,他不停唸北京這兩個字,是不會將北京美好一面呈現出來。玩食字並非不可能,但在這撕裂的世道,詞人要達到目的,就要帶出兩地值得欣賞的地方:講北 京,可以介紹一下王府井大街吃過的吹糖人、在南鑼鼓巷遇過什麼老北京、琉璃廠買了件高仿古文房;北京作為中國文青尋夢地,可否說一下崔健、汪峰、楊坤、麥 田守望者代代搖滾樂手流連過的地下樂壇重地、酒吧?那年那地,兩城曾經血脈相連,長安大街發生過的事足可喚起皇后大首中的共鳴。明明北京有這麼多美好事, 怎麼在林一峰活潑旋律之中,有關北京這個兩個字,我這香港人只會想到插隊、大聲喧嘩、隨地大小便等惡行。對不起,我不常去北京,但日日見盡自由行眾生相, 不想回憶,卻未敢忘記。
北角更離譜,上文提到,中港衝突不在港島東,此地一九四九後一直是老左大本營,乃華豐、裕華兩大國貨店、各級商會工會同鄉會盤踞之地,僑冠大廈更爆 過種票醜聞。從這層面講,北京北角根本沒有吵過架,更是南北最過電之處,怎麼竟給形容為「二人同居 先變大戰」、「應該了斷」?莫非詞人發現北角內部出現 漢奸走狗賣國賊?這樣好應該向當局舉報,立即抽出牛鬼蛇神,而非在歌中隱晦表達,太不愛國了!
撇去北角老左一面,詞人好應該提一下北角的文化發展,大概連香港也沒多少人知道,這舊城的藝術生命力愈來愈強-新光戲院經歷多年風雨仍屹立不搖,直 到西九開幕前,這裡仍然會是粵劇迷的紅館,而「南海十三郎」、少爺占「朱艷強」TALK騷等節目吸引過很多年輕人來臨;若向炮台山方向行十分鐘,更會發現 一個公共藝術空間-「油街實現」,「油」前身為皇家遊艇會的殖民地歷史建築,成立一年多已舉辦多個關於香港本土化、社會藝術共融的展覽,相比新落成的上環 PMQ,油街實現少了一份商業氣息,而殖民地建築、北角市貌、藝術家創意揉合出更能代表香港的中西交集氣質。敢問詞人,北角如此多紛,怎麼卻會填出「金紫 荊對開許過願」來?試問哪對情侶會去那四不像雕塑拍照拍拖聊天?
若邀請港大民意調查計劃為娛樂圈搞個民調,荷蘭叻、曾志偉、溫兆倫的民望肯定等於陳茂波、卡片蘇、梁振英;李克勤可能可以和曾德成平起平坐;黃偉 文、林一峰更相當於張炳良、高永文。高民望的創作人創作如廿三條、東北發展難啃的的作品,真的很難接受。Wyman,零分重作,可以嗎?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外國勢力?也請祖國勢力勾結我

中央研判香港「惡劣」形勢,往往歸納出很多令港人莫名其妙的「理由」,當中「受外國勢力煽動、勾結」,是最令港人痛心受侮辱的九流說法。

身處國際都會,香港人大多不乏外國朋友,英德美法俄日意奧美加韓澳...彼此相聚聊天,facebook twitter互相問候很平常,最深厚的交集也止於一眾港女落蘭桂坊會洋人而已...(唉)以上大抵乃99.9%香港人與「外國勢力」的溝通常態但怎麼每次出來為不公義發聲,北大人的爪牙不時就來提醒大家有外國勢力在煽動,叫大家警惕慎防?究竟外國勢力在哪裡?

基本上所有激起民憤的政策是由代表中央依法施政的特區官員、建制權貴決定,莫非這班默許的人十七年來一直在受「外國勢力」指使,接二連三刻意與民為敵?

為敵事件有:
叫你發牌俾香港電視,你唔俾;
叫你減自由行,還番西洋菜街、廣東道幾格階磚俾香港人,你又唔制;
法治尚且還你出白皮書,叫法官將來要愛國,往後跟中央指示判案?
叫你發展埋隔離果個高球場,你啲人竟然會講果度有殖民時代古蹟,要「保育」?
叫你東北發展避免官商勾結,你派個「家人及其子女」有幾幅地嘅局長黎管;
樓價高企,叫你重置置業階梯,你說地在東北,卻給拆穿公營房屋只有6%,樓價會否因東北發展回落是個謎的時候,還說東北會免簽開放予內地人;
一地兩檢未傾好,又強拆,所以叫你高鐵諗好選段先去馬啦,唔聽,依家超支一獲熟;
我返工都識keep單報銷,你地搞個龍獅節白頭單都無?
以為至低限度廉潔唔會貪污啦,竟然有貪曾平租深圳樓,仲有個亂買紅酒又送禮又盛嘅廉署首席專員;
你抒緩通漲啦,領匯又年年加租迫走小商戶,地鐵可加可減又變可加可加;
生仔床位無,幼稚園學位無,小學教「望國旗要喊」,小班教學無期,副學士淪為延遲失業率嘅工具;
經濟得番旅遊業,藥房化妝珠寶零售業同炒賣業,之前咩數碼港做左地產項目,中藥港無講等於唔存在;
.
.
.

以上一切...並非外國勢力決定,高貴的董班子、曾班子、梁班子推行、尊貴的大多數建制派議員投票批准得來。試問港人企出來反對如斯亂局,有什麼證據證實外國勢力搞鬼,而非出自人心?在這華洋雜處之地,各國派人收風肯定有,但他們怎樣能煽動人心,可以令群眾對本地政局失望?

再苦心思量,香港具影響力的外國勢力如下:蔣匪台灣是五月天、蘇打綠、SHE、康熙來了、柯震東、陳妍希;韓國代表是BIG BANG、金秀賢、全智賢、宋慧喬;小日本有木村拓哉、AKB及一眾AV女外交家;美帝沒錯來了個夏千福,但相信Tom CruiseBrad PittAngelina JolieGeorge CoonyAvengersX-men影響力更大;英殖也弱得只派了每年三集的Sherlock Holmes、退役的碧咸和那每兩年令人失望一次的英格蘭過來。這些散打遊勇如何煽動人反中亂港?

今年七一現場,親眼見證熱血公民叫人跟他叫「打倒共產黨」,但沒人跟;社民連叫人跟他爬欄杆,又沒人去。祖國,以上衣食住行各樣,只要那班官肯落實幾條去「討好我」、「勾結我」,七一已經在家賀hktv開台,又須上街叫689下台;少點自由行少點大商場多點小商舖,又何用走出冷氣房遊行。香港人很現實,只要政通人和公平自由講法治,真的,無人會日日說民主揮龍獅旗,現在我們爭民主,只是想守護法治、公平和自由,就是這麼簡單

周星馳<<蘇乞兒>>結尾經典對白:「天下有幾多乞丐並非我決定,係皇上你決定。」北大人,你們明白嗎?「勾結」一下你們的香港同胞,很難嗎?


註:本文兩個主體-「外國勢力」、「祖國勢力」,可用「泛民」、「建制」借代之,然內容類近,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