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分久必合

套思格斯對歷史的看法描述今日香港,我城正經歷著由分力匯聚成合力的歷史進程,這「合力」,正在為社會製造一股新潮流。姑勿論行動者或反行動者的立場正反、錯對,香港社運已翻開了新一頁,由皇后、天星碼頭的抗爭,到每年七一、六四的培訓和喚醒,加上南韓農民南下帶來的啟發,群眾現在已經可以由下而上的發起「運動」(movement)來,勢,只會愈強,或遭摧毀,或勝者為王。 

引起「分力」的,不只是給簡單標籤了的「八十後」,而應將所有希望從下而上改變現狀的人包納其中。這班人經常將「把香港視作自己家園」擺在口邊,而事實上,他們自幼就在香港長大,如無意外有生之年亦不會移民外遷,他們知道香港不是國家,要受中央管治,但打從心心處,他們就認為香港和深圳河以北是有所分別,這分別大得要用一國兩制的框架才能平息。 

這班人想落實名實兼備的「港人治港」,但他們眼中,看到的卻是北方來勢洶洶,先是經濟的滲透,繼而深入到文化和政治層面,中環漸漸成為西環的分舵,他們不能當家作主,就連一個碼頭的去留、一個涉及六百億的建設也不容決定,由下而上看一眾那群社會賢達,好像每個都希望將香港內地化,而不能代表「港人」。 

當社會上下兩層出現分歧,對話又未能將雙方調和接納,身處下層沒有包袱又沒有權力改變現況的人就會將行動升級;而當社會是變得如此二元對立,站在同一視角的群眾很自然有同一立場,這時分力慢慢滋長,人人皆為社會事抱不平,有些人會作相應行動,表達意願,或請願或靜坐,而當愈來愈多人走出來,在互相激盪、朋輩互動下,起初或三五成群,或以個人身份走出來的小眾慢慢匯合成群眾,產生出共鳴,繼而組織行動,愈滾愈大,而「合力」向目標邁進。 

當今香港新一輪運動,正是一班又一班熱血分子,一步步從保育、環保、民主等議題走來,彼此先累積了一定經驗,又有相似立場,從個人發展至群體,將自己的觀點整合成群體的立場而形成的,當中有激進有溫和,有強硬有開放,但整體而言,都是圍繞著已有共識而行動。 

當年八九民運,也正正由大大小小的民主沙龍、論壇講座交織而成,最後帶領社會大眾由下而上提出意見,爭奪話語權,王丹、封從德、柴玲等就走了出來,在陳巧文身上,彷彿映照著相同影子,尤其當她給警察搜查過家居之後。但願這場合力推動的小漣漪,在強風暴雨下亦能成為洪潮,不以悲劇作結。